愛麗絲.米勒 (Alice Miller)《身體不說謊:再揭幸福童年的祕密》

 身體不說謊:再揭幸福童年的祕密- 愛麗絲.米勒|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看著這位瑞士心理學家對虐待兒童引致身理及心理創傷的論證,的確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尤其是那條在宗教信仰中的第四誡:「規定人們要敬愛自己父母」,很明白它如何妨礙了早年傷痕的療癒,況且在華人社會裡,子女一定要孝順父母。然而這些觀念卻根深蒂固地扎根在一代接一代當中,即使父母對自己不好,什至乎作出了身體上、心理上的虐待,也得要抑壓自己,也得要孝順他們。

在心理治療中,個案往往會記起一些被抑壓的童年記憶,包括遭受虐待、剥削、羞辱與傷害,而治療師的角色很重要,是一位陪伴及支持個案的角色,如果治療師本人對道德觀或是論理觀有著過於強烈的依歸,或是對看清童年的所有真相有所顧忌、迴避的話,那很可能會構成心理治療失敗。一個治療師,如果已經走過個案所走過的路,且亦清理了自己內在的糾結,必定能在治療中發揮得更好。

以下這段是我認為是全書中最重點的重點:

「他們 (個案) 想要了解自己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就必須盡可能精確地認識自己的故事,而且需要在情緒上有所投入。當他理解了事實,而且也能去感覺自身故事的意涵時,也就不再需要任何建議了。只有知情見證者能陪他們一同走上通往自身真相的道路,他們會樂於看到自己一直以來所期待但又必須忘記的東西:信賴、尊重以及對自己的愛。我們必須放棄期待父母有朝一日將會給我們那些他們在我們童年時扣著不給的東西。

父母或許在自己年幼時曾造成心理創傷,但不代表要去抑壓、否定自己的情緒,可以試著慢慢去學會了解、明白、接受自己最真實的情緒,知道事件怎樣發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樣才可以成長為一個全然的自己,以一個新的看法來陪伴、幫助那個內在小孩。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