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On膠36小時 - 一個香港公立醫院註冊護士的告白》

一個香港公立醫院註冊護士的告白。

看著這本書......很多感覺湧上心頭,是因為自己都在職於公立醫院,對公立醫院醫護數量失衡、制度越見荒謬而感到無奈又憤慨,亦因為自己的外婆住在公立醫院病房差不多兩星期,她正正是醫療服務的直接受惠者。眼見日間和夜更護士數量的多寡之差,護士與醫生之間的不協調,護士與病人、病人家屬的不溝通,這一切全都是香港政府的責任,不夠醫護人員、削減醫療資源,令醫護壓力百上加斤,每天都累得半死的醫護又何來愛心、耐性去照顧病人。

《怎能這樣》
作者阿柴引述一個例子,就是老人家病得有點神智不清了,家人替老人安排了宗教的一些儀式,沒多久老人便去世了。阿柴氣憤的是覺得老人在過程中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因為他的大半生都信奉佛教,卻被家人硬強迫作了另一種的宗教儀式。

病人如果還有意識,病人的意願是最重要的,這是病人的基本權利。如果病人失去了意識,作不了決定,陪伴和聆聽病人的說話已是最好的方式。

最近我的家庭亦經歷這些事,礙於外婆有長期抑鬱,家人一致決定不讓婆婆知道病情。這個決定我是猶豫的,但基於輩份小不便反駁。至昨天,外婆從A醫院轉B醫院,B醫院醫生對我們說病人是有知情權的,不讓她知道病情或許會令情況更差,我再三問醫生會以什麼方法讓病人知道,他說會透過反問方式去試探病人的意願。醫生隨即便問外婆哪裡痛,再問外婆知不知道為什麼那裡會痛,再問她想不想知道那裡會痛的原因。外婆搖頭對醫生說:「不想知道。」,我們和醫生都是一呆,醫生隨即便說沒關係。我想,外婆這麼聰明,即使我們從未對她透露過病情,她是心裡有數的。不管原因是什麼,她確實表明不想知道病情,這反而讓我釋疑。

我們只須要陪伴她,讓她快樂舒服便是待她最好的方式。

讀著阿柴的文字,讓我感覺到他是一個對工作對生命有熱誠、處事認真、成熟的人,他的夢想和我的也一樣,明年吧。Follow了他的facebook,知道他從外地回港了,希望他能夠把他的熱誠傳遞開去,繼續服務更多的病人,醫護界真的需要他這樣子的人。

留言

熱門文章